孩子學音樂現在很熱。很多家長給孩子請老師和報培訓班。但是各位家長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么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時候初始的一念之差,可能決定結果的天壤之別。就像佛教所說的:“緣起”很重要。今天就跟著“聲樂培訓”一起來看一下吧!很多家長常見的想法有以下幾種:
人有我有 -- 別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想法了。人家女兒買鋼琴,我也買鋼琴;人家兒子打架子鼓,我家也打。不然感覺就像虧欠了孩子。反正買個入門級的樂器也不是很貴,汽車都普及了,不差這點錢。正好門口琴行搞活動,買琴送課時,學費有折扣,就這樣入門了。有點像原來買大件家電的感覺,只是多了一個老師的售后服務和小孩的參與。至于能堅持多久,到什么程度,老師,家長,孩子誰心里都沒譜。
考級過關 -- 有成就感,有面子
如果說第一種情況是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那么把考級作為目標的家長就顯得有追求了。現在各種考級也多,什么學院派,協會派;土的洋的都有。有了考級,不懂音樂的家長也有了參考標準,孩子到幾級了,對別人一句話就說的清楚。而且考級順利,家長也有面子。時常聽到有人說,某人家孩子鋼琴十級,牛呀,雖然忽略了前面“業余”兩個字。培訓老師也會鼓勵孩子考級:“家長有決心,孩子有動力”,因為這是長期穩定客戶。然而,以上的全部,聚焦的都是:演奏。
培養一門愛好,磨練一下性格,或許還有些優越感
音樂作為一門愛好確實挺好,雖然大多數人沒有認真體會過這種狀態。練習樂器也能培養客服困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是可以理解的。和其他愛好比的話,音樂多少可以給人一點優越感。當然,教育中我們不推崇任何的優越感。
這些都是常見的學習音樂的初衷。其實這件事考驗的是家長對音樂和人生的理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人生啟動的平臺,但最終也是孩子最大的瓶頸。你的社會地位,財富水平,知識技能,以及三觀所帶來的優勢和劣勢,都將毫無保留的傳給下一代。
什么是音樂,怎么樣理解它的范疇
聲音是什么課本里介紹過,是20--20000赫茲的聲波,人耳可以聽到。但悅耳的音樂的范圍就比這個小多了,樂器之王的鋼琴,其頻率大概是從30到4000赫茲左右。除了音高以外,還有音色,節奏共同組成了我們聽到的旋律。所以即使沒有學過音樂,聽到樂曲也會產生相應的心理反應,感覺到愉悅,激昂,悲傷等,當然這是音樂心理學的范疇。在心理反應基礎上,能夠聽的準音高,聽的準樂器和樂曲組成,就是上一個臺階要求。所以音樂的基礎是好的聽力和對聲音的理解。然后就是大家熱衷的演奏了,但是能演奏不一定要聽的準,更不代表能夠創作。所以演奏只是音樂的一個方面,而創作是人類在各個領域的終極目標。當然,賞析,演奏和創作是可以相互促進的,但并不構成因果。
音樂為什么重要
音樂之所以重要源于聽覺是人類五大感官之一。在音樂領域的訓練可以大大提高人在這一感官維度的滿足感甚至創造力。就像味覺滿足我們有舌尖上上的某地, 有米其林評級;視覺上有繪畫雕塑;綜合的感官上有各種戲劇電影等。人生的追求不同,求富貴,求地位,求價值,本質上都是追求感觀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而音樂是可以在幾乎不受社會環境影響的情況下,給人在一個感官維度上最純粹的滿足。它只需要你靜下來,音樂響起。。。
其實大多數人也不會把自己的孩子定位到演奏家或者音樂家,因為那畢竟是鳳毛麟角;甚至定位到范圍大一些的音樂行業從業者也不會。那么在學習音樂這件事上,無論怎么選擇,我們都要問問自己和孩子: 這個選擇是不是讓我們更加理解音樂,更加喜歡音樂,最終讓我們體驗到更多音樂帶來的快樂和滿足。
重慶學唱歌
聲樂培訓到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創辦至今,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教學經驗豐富,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結合圖蘭朵半專業化設施設備(KTV歌唱訓練系統、多媒體系統、話筒、音響、錄音棚等)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