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定義解釋為:發聲器件的頻率如果與外來聲音的頻率相同時,則它將由于共振的作用而發聲,這種聲學中的共振現象叫作“共鳴”。從聲樂學來解釋:我們人體的主要發生器官是我們的聲帶。如果我們只是通過震動我們聲帶來進行歌唱的話,那么我們的聲帶會在達到某一個點的時候就不能在繼續后面的高音了。我們的聲帶不能和樂器比,我們聲帶也不是完全只用聲帶來發聲,我們可以附帶身體其他部位進行輔助發聲,比如:胸腔共鳴、鼻腔共鳴、頭腔共鳴。這三種共鳴腔體,會讓我們的人聲從1.0聲道變成2.0聲道再變成3.0聲道。聲音會變得更加的立體,不是只有聲音,而且聲音里面還會有靈魂。整個聲音會像一個桶狀的物體,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360無死角的散發聲音,這樣的聲音比只用聲帶震動的聲音好聽數倍。
鼻腔共鳴:鼻腔共鳴是聲波在鼻骨上的振動,即將聲音的焦點定位在鼻腔。由于聲音明亮的焦點,在鼻腔,所以也叫面罩唱法。鼻腔共鳴的基礎在于你在唱歌的時候要注意,感覺你的聲音是從鼻子尖冒出來的,就好比一個光鮮美麗的身軀,穿上了一套華麗的晚禮服,雍容華貴。
頭腔共鳴:頭腔共鳴是聲樂發聲的一種方法。頭腔共鳴是沿襲了科學知識尚不發達的19世紀的聲樂術語,是一種練聲方法。頭腔共鳴感覺的獲得是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然后把聲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后面移動一些,把下胛放下來(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覺),同時,軟腭和小舌頭也隨之上抬,舌根則有放下一些的感覺,使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廣些,聲波沿著上腭傳遞向鼻咽腔、鼻腔和諸竇,引起聲波的回蕩。它是在唱高音(頭聲區)時主要的共鳴器官。
重慶學唱歌
重慶學唱歌到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創辦至今,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教學經驗豐富,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結合圖蘭朵半專業化設施設備(KTV歌唱訓練系統、多媒體系統、話筒、音響、錄音棚等)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